用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应对“万一可能”

来源: 北京晚报


(资料图)

7月29日18时,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,这是自2010年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的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,上一次还是2011年9月29日。12年一发的暴雨红色预警,多地降水量破纪录。在灾情严重的福建省,145.45万人受灾,紧急避险转移36.3万人,紧急转移安置15万人;农作物受灾面积1.08万公顷,其中绝收面积456.61公顷;倒塌房屋90间,严重损坏房屋346间,一般损坏房屋间数4571间,直接经济损失30.53亿元人民币。

今年夏季,高温、干旱、洪灾等灾害性天气,肆虐全球多地。应对极端天气,尤其需要底线思维乃至极限思维,全社会对此越来越有共识。如“杜苏芮”登陆之初,沿海各地均有预警,周密部署,及时疏散游客和居民、出海作业渔船全部进港避风、作业和养殖人员全部上岸。北京发出暴雨红色预警后,多个旅游景区第一时间发布临时关闭公告;暑期班、夏令营、教学培训、集训、研学等教学活动也及时叫停;同时,2座地铁站封闭、175条公交调整,137条山区线路全部停驶。

每一项措施,都是为了守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都是为了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。一次次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都表明,极端天气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甚至是致命性。所谓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就是要借鉴防汛抗灾工作经验教训,按照极值极限的标准布置,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,“往最坏处想,往最好处努力”;就是要不断提高城市韧性,打好有准备之仗。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重大风险,必须有把情况考虑到最危险的警觉性、把准备工作做到最极致的执行力。

“杜苏芮”还在京津冀发威,台风卡努也已在路上。面对罕见的暴雨,唯有提高预判风险的能力,完善应急方案,各部门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在防灾救灾上设“双保险”,才能平安度汛;只有树立极限思维,对极端天气严阵以待,才能以最充足的思想准备、人员准备、措施准备,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、做细、做好。(辛音)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