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悦迪
在我国古代桥梁中,石拱桥、石板是最为普遍的,但是另有一种较为少见,即以廊屋或其他建筑覆盖桥身的桥梁类型,它就是廊桥。近日,中央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,在全国组织开展“廊桥保护三年行动”。这些承载着当地社会的公共生活、文化传统和缕缕乡愁的古老廊桥,迎来了国家层面的系统性保护政策利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以廊护桥,廊桥一体
廊桥是指设有廊屋的桥梁,是我国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,结构独特、造型优美。廊桥别称有很多,因地域不同有虹桥、彩虹桥、花桥、凉桥、蜈蚣桥、风雨桥等;以基础构造分类,可分为石拱廊桥、木拱廊桥、石平廊桥、木平廊桥、八字石柱廊桥、八字木柱廊桥等;以上部构造分类,可分为屋式廊桥、厅式廊桥、亭式廊桥、塔式廊桥、楼式廊桥等。
廊桥历史悠久。《史记》记载,“(秦始皇)三十五年……为复道,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,以象天极,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”,“渭水贯都,以象天汉,横桥南渡”。“复道”上下有道、中间用木板隔开,“阁道”则是木构梁加在顶盖和栅栏的空中楼廊,这种道路既能遮风避雨又安全保密。因此,秦人在渭河上架设的复道和阁道,已具备了廊桥的雏形。
陕西勉县古褒城北石门溪谷阁道一侧凿刻的《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》记载:“桥阁六百三十二间,大桥五,为道二百五十八里。”这则刻石制于东汉永平六年,是目前有关廊桥的最早文字记载。
目前我国的廊桥主要分布在福建与浙江两地的交接地区,福建东部与北部的寿宁、武夷山、浦城、政和、松溪、屏南、周宁、古田,浙江的庆元、景宁、泰顺与青田等地区,都发现有古廊桥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,共有138座不同类型的廊桥,分布在全国13个省(自治区)。现存的古廊桥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造的,这段时间也是廊桥修建技艺创新升华、经典定型的时期。
各类廊桥之中,技术含量最高的当数木拱廊桥,这是一种“河上架桥,桥上建廊,以廊护桥,廊桥一体”的桥梁形式。木拱廊桥主要特点是构件加工简单、搭建组合便捷,所以整个营造过程较简便;用短小的木料便可以营造大跨度桥梁,运输加工方便,经济合理;作业空间容易拓展,不用现场施工,完全可以在别的地方进行木构件预制,然后运往现场安装;由于桥架、廊屋都采用榫卯结构营造,廊桥拼装拆卸比较方便,易于后期修缮维护。
在著名的《清明上河图》里,有一座汴水虹桥,其造型像彩虹一样,从技艺上看正是一座木拱廊桥。但是,木拱廊桥后来并不容易见到,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桥梁专家茅以升率领团队做田野调查,才在闽东北和浙西南发现了木拱廊桥的实物。闽浙山区多峻岭沟壑,且雨量充沛,河流不宽,自然环境比较适于建造木拱廊桥。桥梁承受的压力由两岸岩石承担,造桥使用的杉木可以就地取材。
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在《中国科学技术史·桥梁卷》一书中认为,木拱廊桥“在世界桥梁史上惟有中国有之”。2008年,“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一年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的评价是:“营造这些桥梁的传统设计与实践,融合了木材的应用、传统建筑工具、技艺、核心编梁技术和榫卯接合,以及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对不同环境和必要结构力学的了解。”
遮风避雨,还能社交
廊桥的发明者、设计者、建造者是以渔、樵、耕、猎为生计的农民,作为生活空间的延续,廊桥提供了遮风避雨、休息交谈的社交场所,提供了互通有无的贸易市场,甚至家族办酒、婚丧嫁娶、登科庆贺、生子庆寿等活动都会在廊桥上举行。因此,周边百姓对廊桥有着别样的感情。
一座廊桥的营造,大致有选桥址、砌桥台、起拱架、铺桥面、造廊屋等工艺流程。桥拱是整个营造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、工序最复杂、施工难度最大的环节,步骤主要有上三节苗、立将军柱和大排架、上五节苗、上剪刀苗、安“蚱蜢腿”和上桥板苗等。之后就是铺桥面,有板铺、砖铺和石铺桥面三种,其中砖铺和石铺能增加廊桥稳固性,同时起防火作用。
廊桥的修建资金,往往由周边百姓筹集而来,因此,古人对造桥之事总是慎之又慎。通常,主事的董事、缘首(即村民代表)要与造桥的工匠订立合同,这种合同称为桥约。2003年初,福建寿宁县博物馆就发现了33份古廊桥桥约,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。
桥约作为一种民间文书,记录着廊桥的建造过程、形制、造价甚至与之相关的风俗信仰等信息,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。其中,除议定工资外,工匠与缘首还要议定廊桥两岸石座的尺寸、桥屋的数量以及每间桥屋的面积,甚至对桥上的构件,如佛龛、板坪、地枋、遮阳板、栏杆、桁、柱及座板凳等也做出规定。各项规定的细致程度之高,在其他各类契约文书中是罕见的。
作为公共建筑,廊桥也是生活美学的表达。浙闽山区百姓喜欢在村口、溪流环绕处、山脉转折处、两山对峙处等地建造廊桥,并且会在廊桥的周边搭建一些具有实用功能和宗祠意义的亭台、庙宇、阁楼等配套设施,同时也会在旁边种上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,比如松树、垂柳、柏树等。廊桥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希望给使用者带来美好的体验,并将这种祝愿藏在廊桥的设计、外观上,比如廊桥的八字形造型、廊柱上的文字和图案,都是设计师根据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设计制作出来的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廊桥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重要的精神寄托。每座廊桥在其最终决定开工的时候,均举行过非常庄严的仪式,这种仪式甚至起始于选址,如开工祭祀活动必须在吉庆日子。一些廊桥的桥屋还设有神龛,但神龛设置没有特定位置,这是百姓重神轻形式的朴素情感表达。廊桥的祭祀对象也并不明确,可能是观音、河神、历史人物等。过去,当地人一般都会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参与廊桥祭祀活动,同时每年都会组织一次较为大型的祭拜。祭拜活动配置隆重、形制考究,如必置祭台,祭台上必须摆有猪头、公鸡、鱼、时令水果、茶酒等以示庄重,祭祀活动进行的过程中,村民可以带上各种祭拜和祈福之物,比如纸钱和佛香等。
水火无情,亟待保护
现代交通与经济的发展、古驿道的湮灭、古村落的整体搬迁,加之保护意识的缺失,使廊桥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。许多深山里的廊桥处于被废弃、日晒雨淋、自然消亡的状态。就连那些已经列为文物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廊桥,状况也并不理想。
2022年8月6日晚,我国现存最长木拱廊桥——福建屏南万安桥突发火灾。万安桥横跨在中国传统村落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棠口村、长桥村之间,当一位村民赶到桥边,火光已经照亮半边天,被火焰裹挟的万安桥在浓烟中发出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,烧成半截的木头带着火星持续掉落水中。木桥燃烧了40多分钟后,明火才被扑灭。
万安桥始建于宋朝,距今已逾900年历史,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作为中国木拱廊桥的典范之作,万安桥长9.2米、宽4.7米,桥下五墩六孔,桥上有桥屋38个开间,檐下有13幅楹联,廊下左右有两排木凳供游人歇息。整座桥用柱156根,穿斗式梁架飞檐走梭,顶盖双披青瓦,古朴端庄,气势雄伟。可惜这座凝结着闽北人乡愁的木拱廊桥,终结在了那个夜晚。
万安桥受损被毁并非个例。据学者吴世丹的调查,仅福建省在1970年之后30多年间里,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损毁的木拱廊桥就多达50多座。进入21世纪,这种形势依然严峻。2013年,有“亚洲第一廊桥”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,被一场大火烧毁了桥面以上的木构部分。2016年,浙江泰顺县有3座古廊桥在台风袭击中被损毁。除此之外,闽北武夷山的余庆桥、建瓯市的步月桥,也都先后毁于大火。
在一些地方,廊桥保护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。福建寿宁县、屏南县、周宁县、政和县,浙江泰顺县、庆元县、景宁县正抱团申遗。闽浙两省七县22座“闽浙木拱廊桥”于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随后,浙闽七县组建了工作组委会,修改完善了《中国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与申遗县市联盟章程》,内容包括抢救濒危木拱廊桥,建立县市申遗合作协调机制,组建浙闽两省申报机构等。七县还定期召开县市联席会议,研究木拱廊桥发展政策,启动申报木拱廊桥世界文化遗产程序,共同编制申遗行动计划、制定浙闽木拱廊桥保护规划等。
如今,古廊桥保护工作更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。按照中央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国家文物局《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)》要求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将完成廊桥专项调查,廊桥文物保护体系基本健全,廊桥保存状况和周边环境明显改善,重点廊桥安消防设施全覆盖,风险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,有效认知、保护和利用廊桥文化遗产。
在“实施廊桥保护工程”方面,《行动计划》明确提出要组织对屏南万安桥、处州廊桥、泰顺廊桥、南渡广济桥、沘江古桥梁群等存在险情和较明显残损的廊桥进行保护修缮,进一步改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的保存状态,全面消除各级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廊桥重大险情。在未来不久的某一天,毁于大火的屏南万安桥有望重新与世人见面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